第三方平臺在網售處方藥中承擔的責任義務——淺析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藥品網售監管條款
近日,國家藥監局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新增第八十二條、第八十三條和第八十四條內容,對藥品網絡零售涉及第三方平臺和零售藥店的責任和義務進行了進一步明確。
本文結合相關新增條款,就第三方平臺的藥品尤其是處方藥網絡零售業務涉及的監管法規問題進行探討。
處方藥網絡零售有序松綁
近幾年來,處方藥網絡銷售在我國監管層面發生了較大變化,歷經了明確禁止、開放探索和有序放開三個階段。在藥品銷售與互聯網融合的初期,出于謹慎考量,國家明確禁止通過網絡向個人消費者銷售處方藥。但是,隨著互聯網醫療的快速發展,加之近年來大眾生活習慣的改變,遠程問診、線上購藥等需求急劇增加,處方藥網絡銷售在新的大環境下逐步有序松綁。
從最開始的重審批,到如今的重監管,相關部門一直在探索完善處方藥網絡銷售的監管模式。特別是2019年實施的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以下簡稱《藥品管理法》)刪除了該法原修訂草案中“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藥品經營企業不得通過藥品網絡銷售第三方平臺直接銷售處方藥”的表述,該變化為處方藥網絡銷售留下了政策空間。
2020年11月,國家藥監局公布《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出,在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允許網絡銷售處方藥,允許具備網絡銷售處方藥條件的藥品零售企業向公眾展示處方藥信息,并要求銷售藥品可追溯、第三方平臺需切實履行管理責任等。這意味著監管層對處方藥網絡零售的態度由禁止轉變為有序放開、嚴格監管。新近發布的征求意見稿也基本吸納了上述文件中的要點。
細化第三方平臺監管條款
對比《藥品管理法》可以發現,征求意見稿延續了《藥品管理法》“線上線下一致”的監管原則,其中第八十二條、第八十三條和第八十四條,主要對《藥品管理法》藥品網絡銷售管理、第三方平臺管理義務的相關統領性規定進行了細化。對比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新增了對第三方平臺藥品網絡零售業務的具體規定,也再次體現了目前對藥品網絡零售的監管態度。
>>重點1 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不得直接參與藥品網絡銷售活動
征求意見稿第八十二條提出,從事藥品網絡銷售活動的主體應當是依法設立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或者藥品經營企業;第八十三條提出,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不得直接參與藥品網絡銷售活動。
上述條款的目的在于保證第三方平臺的中立性,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為獨立的法律主體,提供信息撮合的聯結服務,不應開展藥品銷售活動。
目前,業界對“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不得直接參與藥品網絡銷售活動”的理解仍存在一定的爭議,如對“直接參與”的范圍如何界定、與此相對的“間接參與”是否被允許等仍有不同意見。這些疑問還有待相關部門在后續工作中進行進一步解答。
>>重點2 落實了《藥品管理法》規定的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備案制度
縱觀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主體資質的監管歷程,主要經歷了許可制、取消許可、備案制三個階段。隨著《藥品管理法》的修訂實施,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備案制已逐步明確。征求意見稿第八十三條提出,備案主管機關為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所在地省級藥品監管部門。并且,該備案為事前備案,未經備案不得提供藥品網絡銷售相關服務。該條款也回應了《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第二十條“第三方平臺應當將企業名稱、法定代表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網站名稱或者網絡客戶端應用程序名、網絡域名等信息向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取得備案憑證。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將平臺備案信息公示”的內容。
>>重點3 明確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的義務
征求意見稿第八十三條對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義務的規定基本沿襲了《藥品管理法》和《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內容,主要包括對入駐平臺藥品零售企業的資質審查、管理和制止義務以及藥品信息和交易信息的檢查和保存義務。
針對藥品信息展示,征求意見稿第八十四條進一步提出,對于未通過處方審核的,不得直接展示處方藥的包裝、標簽、說明書等信息。
類似規定在海南省藥監局于今年5月公開的《海南省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中也有更為具體的體現。該稿提出:藥品零售企業通過網絡銷售處方藥的,僅能向公眾展示處方藥通用名、商品名稱、劑型、規格、持有人信息,同時應突出顯示“處方藥須憑處方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等風險警示信息,且患者未獲取處方前,禁止通過自建網站或第三方平臺提供處方藥選擇購買操作。
當然,也有人認為,由于此類信息基本都可以從其他公開渠道查詢獲取,因此限制其展示的實際意義不大,同時也不利于提升醫藥行業信息對等性和透明度。
實踐中,筆者發現,不少第三方平臺在商品展示界面即顯示了處方藥的包裝和說明書圖片等,甚至在消費者獲取處方前即可點擊選擇和購買按鈕。這種做法目前處于灰色地帶,是否違規有待監管部門在正式發布的文件中予以明確。
>>重點4 明確藥品零售企業網售處方藥的處方審核義務
征求意見稿第八十四條明確了通過網絡銷售處方藥的藥品零售企業負有審核處方來源真實性和可靠性的責任,且僅當處方審核通過后方可調配。憑處方銷售處方藥的規定,秉持了《藥品管理法》“線上線下一致”的監管原則。
筆者對部分在線售藥平臺試用后發現,某些在線售藥平臺允許用戶先下單購藥,付款后以短信形式提示用戶提交處方;另有部分在線售藥平臺將上傳處方設置為下單購藥前的非必選項,有的甚至將不相關圖片作為處方上傳也可成功購藥。加強藥品零售企業的處方審核義務,將有助于解決該等亂象。
值得注意的是,藥品零售企業履行處方審核義務時的具體審核規范尚無明確規定。如《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通過網絡銷售處方藥的藥品零售企業提交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證明材料,但證明材料應當符合的形式和要求尚未明確。相信對上述制度空白,相關部門會在后續配套制度建立過程中進行完善。
網售處方藥的代表性違規行為及合規建議
通常而言,消費者在第三方平臺購買處方藥的場景和流程如下圖。
上述流程中,互聯網醫院提供處方開具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信息撮合服務,零售藥店提供藥品配貨服務。但實踐中,第三方平臺、互聯網醫院和線下藥店所涉及的運營主體可能同屬于一個集團。
在處方藥網絡零售的行政處罰案例中,與零售藥店相關的行政處罰無論是處罰數量還是處罰原因,均顯著多于互聯網醫院和第三方平臺。產生該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傳統藥品線下銷售模式已經制定了較為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監管部門有確定的處罰依據可以參照執行;而互聯網醫院和第三方平臺作為近年來逐步發展起來的線上藥品零售服務提供方,配套的法律法規仍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此外,征求意見稿第八十四條提出,藥品零售企業網售處方藥,應當確保處方來源真實、可靠,并經審核后方可調配。這意味著,監管層也要求零售藥店作為藥品網絡零售的最后一環應發揮把關作用,第三方平臺和互聯網醫院如存在違規行為,零售藥店可以拒絕進行藥品配貨,從而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和權益。
總體而言,零售藥店受到處罰的原因主要與其開設線上藥店需要履行的備案義務和處方審核義務相關。如當事人在未審核處方的情況下,向消費者出售門冬胰島素注射液等處方藥;又如,當事人憑借某互聯網醫院開具的處方箋向消費者銷售處方藥,但處方箋中未有相關備注或超量說明;再如,當事人以入駐第三方平臺的方式開展藥品網絡銷售,但未在其首頁顯著位置持續公示藥品經營許可證信息等。
據《藥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第三方平臺應履行備案和公示義務,且應當依法對平臺入駐者的相關資質進行審核。目前,藥品網絡零售中針對第三方平臺的處罰相對較少。典型案例有:當事人在未取得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的情況下對外提供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當事人開辦了提供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的某網站,但未在主頁標注有效的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的編號;或是當事人作為媒介方平臺,對其明知或者應知的違法廣告,未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予以制止等。
在藥品網絡零售模式中,互聯網醫院主要負責與消費者溝通并開具處方。在《藥品管理法》以及征求意見稿中,并未專門針對藥品網絡零售業務中的互聯網醫院行為進行特別規定。但是考慮到互聯網醫院在該業務中的角色和承接義務均相對明確,因此其他現有法律法規亦可以適用。目前,針對互聯網醫院的處罰案例主要集中于醫師的處方開具行為,如某互聯網醫院使用未注冊在本院的醫師開具處方、醫師從事本專業以外診療活動等。
目前,第三方平臺藥品網絡零售相關的法律法規正在逐步完善,可以預見,未來各主體的責任義務在配套細則中亦會得到進一步明晰。而《實施條例》的修訂發布以及其他配套文件的陸續出臺,亦會為監管部門的行政處罰提供依據?;诖?,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線下零售藥店如通過第三方平臺開展藥品零售業務,應注意履行相應的備案公示義務;并且嚴格根據法律法規要求,對互聯網醫院開具的處方予以審核,以及做好處方整理留檔工作。
第三方平臺應取得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等必要資質,在平臺顯著位置進行公示,并依法進行備案;應建立藥品網絡銷售質量管理體系,注意對平臺入駐主體的資質審核和其經營活動的留痕管理。
互聯網醫院應加強對醫師的培訓和規范管理,避免不合規的處方開具行為。
此外,各主體亦應持續關注法律法規的變化,及時根據最新法律法規規范自身行為。除了與藥品網絡零售相關的法律規定,平臺資質、數據合規、廣告合規等方面亦應予以重視,以避免可能產生的合規風險。
(作者單位:環球律師事務所)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責任編輯:陸悅)
分享至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藥品行刑銜接 | 回應現實需求?完善銜接機制 ——《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的實踐意義和再思考
《辦法》既有制度建設方面的創新發展,也保留了既往經過實踐驗證的成熟做法,優化了行刑銜接機制,開啟了依法從嚴懲治藥品犯罪的新篇章。 2023-03-21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