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臺|染發產品質量問題突出 規范市場需各方共同發力

  • 2021-10-25 14:45
  • 作者:陳燕飛 付佳
  • 來源:中國食品藥品網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陳燕飛 實習記者付佳)10月20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國家藥監局關于82批次不合格化妝品的通告(2021年第81號)》(以下簡稱《通告》)顯示,在2021年國家化妝品監督抽檢工作中,經福建省食品藥品質量檢驗研究院等單位檢驗,標示為廣州市賜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尊榮染膏-自然黑等82批次染發類化妝品不合格。值得注意的是,這82批次產品標簽上標示的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受托生產企業均否認生產過上述產品。也就是說這些批次的產品很有可能是假冒產品。


  《通告》還顯示,國家藥監局已責成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上述產品標示的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受托生產企業是否實際生產、經營上述產品作進一步調查;各?。▍^、市)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相關化妝品經營者立即停止經營上述化妝品,依法調查其進貨查驗記錄情況,對違法產品進行追根溯源;發現違法行為的,依法嚴肅查處;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


  染發產品質量問題頻發


  記者梳理了國家藥監局網站公布的國家藥監局和省級藥監局化妝品抽檢通告(不包括上述《通告》)后發現,截至10月24日,在206批次不合格化妝品中,有96批次染發產品不合格;在159批次停止經營假冒化妝品中,有136批次染發產品為假冒產品。


  以“染發產品質量問題”為關鍵詞在中國食品藥品網曝光臺頻道進行檢索發現,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0至2021年10月,有12篇文章對染發產品質量不合格或假冒進行了報道。


  染發產品質量問題為何頻發?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假冒產品層出不窮。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假冒產品可能來自于無證窩點仿冒,以獲得較高利潤。當然也不排除少數企業在抽檢的時候不合格,就否認是自己生產的,以此逃避政府部門的監管和處罰?!贬槍@個問題,記者又采訪了一位理發師,他也認為,假冒產品之所以層出不窮是因為獲利空間大。就比如有些美發店會用“假”大牌,他們以較低價格購入,但卻以正品大牌的價格用于消費者,這樣就可以從中得到較大的利潤。


  二是染發劑實際檢出成分與產品批件或標簽標識成分不一致。據監管人員介紹,《化妝品注冊備案管理辦法》規定,已經注冊的化妝品不得隨意改變產品配方,但因原料來源改變等原因導致產品配方發生微小變化的情況除外。產品名稱、配方等發生變化,實質上構成新的產品的,注冊人應當重新申請注冊。但部分企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因市場需求,擅自對配方進行調整,而后為了節約成本、節約時間又沒有進行注冊變更,這就導致部分企業生產的染發產品批件或標簽標識成分不一致。


  規范染發產品市場需各方共同發力


  記者對染發產品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人染過頭發,但多達63%的消費者從沒有關注過染發產品的質量問題。事實上,染發產品不良反應/不良事件一直居高不下,僅次于防曬類化妝品。對此,北大醫學院皮膚科專家王澍表示,消費者在購買使用染發產品時,要選擇正規的,最好是自己曾經用過且不過敏的染發劑。質量合格的染發產品都有可能對消費者本身的發質造成損傷或引起過敏反應,更不用說不合格的染發產品了。另外,也要提醒消費者不要過于頻繁地染發。上述理發師告訴記者:“美發行業染發產品種類很多,假冒偽劣的產品也不在少數,大家在購買使用時要注意辨別,選擇合格的產品。如果自己難以分辨產品真偽,可以根據產品包裝上的生產批號或防偽標識登錄相關網站進行查詢,避免購入假冒偽劣產品?!?/p>


  企業需加強自律,落實主體責任。相關企業負責人表示,作為被仿冒的企業之一,他們也采取了相關措施減少被假冒的可能性,比如采用二維碼、標識碼等,但是仿冒的技術較高,這些往往也容易被仿冒,所以需要不斷升級更新防偽標識。另外,還要不斷加強產品的宣傳,如在產品銷售的官網或產品包裝明顯的位置上增加標簽標識,提示消費者仔細辨別產品真偽,從正規渠道謹慎選購。上述企業負責人進一步表示,“打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要切實保證產品質量,染發劑實際檢出成分與產品批件或標簽標識成分不符是導致產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企業要加強自身的管理,產品配方發生變化后及時重新申請注冊。此外,還要緊跟國家政策,學習宣貫《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保證企業生產經營合法合規。


  監管部門加大執法力度,貫徹落實新條例。浙江省藥監局化妝品監管處徐偉紅副處長表示,染發產品一直是國家監管的重點,這兩年,通過加大對染發產品的抽檢力度,染發產品不合格率已有所降低,染發產品的市場規范化已經有了很好的成效。但染發產品質量問題依舊存在,因此,監管部門還需不斷加強監管。2021年1月《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作為監管人員要貫徹落實新《條例》,用好新《條例》這個“武器”。對于假冒偽劣產品,絕不能手軟。一是要更深入地追溯核實,從經營環節倒追,找源頭,從源頭防止假冒偽劣產品流入市場;二是要對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進行嚴格檢查,對與其相關聯產品一并進行抽檢;三是要加大對違法企業的懲罰力度,讓違法企業真正吃到“苦頭”,讓其他企業不敢違法違規生產經營。


(責任編輯:宋佳薇)

分享至

×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相關閱讀
網民評論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pp_91超碰CaoPoron最新_欧美一级特黄大片观看_我的好妈妈5中文